图片 让预习从形式向实质迈进_365体育app_2020欧洲杯竞彩平台_官网*!

365体育app_2020欧洲杯竞彩平台_官网*!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毕业论文 > 教育类 > 教育理论 > >

让预习从形式向实质迈进
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365体育app_2020欧洲杯竞彩平台_官网*! | 本文已影响
    摘 要:预习一直是很多教师积极采用的教学方法,但预习的一种实质性值得我们去深思,本文将就预习内容选择的适切性、如何科学进行组织,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、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等等问题进行思考。
关键词:有利于 科学组织 可操作 把握
        在教学中,很多老师都认为预习是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,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,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,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。因此,有些老师每天的作业栏里都写有“预习下一课内容”的字样。但这样的作业是否真正称得上是有效作业呢?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到底起着多大的作用呢?还是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一点东西呢?笔者试举一例引发大家的思考。
        教学内容:《长、正方形的面积》
        教师在学习这一内容的前一天就布置了“同学”今天回家预习长、正方形的面积”这一预习作业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天课上是这样操作的:第一种情况,把预习与教学全然隔开,仍然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,一开始就进行计算公式的推导。第二种情况,一开始,出示一个长方形,给定长与宽的长度,问学生能否求出它的面积。相当一部分的同学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面积计算公式,很轻松地算了出来。接下来教师说:“喔,你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,那么你们大概不知道这个公式的来历吧?下面……又是一片教师指令性的操作,同样又走到了老路上。大家应该不难看出这种预习的形式主义,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还是挺多的。然而这种预习又有什么意义呢?它引发了我一些思考。
思考一:是否所有的内容都利于预习。
        确实, 预习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逐步培养学生一种与文本对话的能力。但困惑的是,学生如果直接通过阅读书本,同文本进行直接性的对话,那么他们对知识就已经有了了解,又怎能达到像有些教育家所说的“让学生像前人、像研究者一样研究数学”,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的发生、发展的过程呢?因此我觉得不具任何方法的预习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弊端,有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。从实践的经验来看,我觉得并不是每个内容一定都需要预习,还是应该视学习内容而定。像有些连带关系的计算类课完全可以不去预习,因为学生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经验,在课堂上完全可以直接调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学习新的内容,而且还不会被书本上所呈现的计算方法框死。曾记得在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时,我是在学生毫无预习准备的一种原始状态下进行的,在与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时,简直出乎我的意料,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,想出了很多种算法,书本上没出现,我们学生出现了。因此对于这种内容去预习还具有什么意义呢?而像一些约定俗成的概念类课却是很有预习的必要性,如扇形、圆的认识、公因数、公倍数等等。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未知领域的概念,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,再通过课内的学习,使概念逐步清晰化。 
        思考二:如果需要预习,如何科学地进行组织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往往发现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,但在方法上却缺乏指导,因而导致学生课前预习仅仅停留于走马观花,往往寻求到一种方法、一个结果就行了,使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。而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方法简单,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,进而过分依赖课堂的教学,把预习当作一种形式,而没有真正地理解预习的重要性。因此科学地组织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        1、精心设计预习问题。
        预习问题是学生预习时的基本“凭借”,预习问题设计得当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,好的预习问题具有引导学生预习、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(1)预习要有可操作性。布置预习作业,既要防止出现“请同学回去预习例几或第几页”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(如上面的一个案例),同时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过大,教师要善于把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来呈现,以方便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展开自学。
        (2)预习问题要体现量力性。 
通过预习,学生确能初步理解、解决一些问题,但通过预习学生能掌握哪些问题呢?教师不但要心中有数,而且要较为准确地估计。不恰当地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,会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。 
    (3)预习问题要有启发性。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试图理解新知、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,有点拨作用、有启发性的预习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、尝试成功。
        2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确定预习形式。
      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,我觉得以下几种预习方式值得提倡。
        (1)阅读类。它是预习的一种基本形式,在约定俗成的新概念建立之前通常使用这种方式。通过与文本对话后,能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并适当注意记录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,便于在课堂上与老师及同学交流,使其理解得更加透彻。
        (2)做中学类。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让学生阅读领会,因为如果都让学生通过书本直接了解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结果,这样就很难促使学生进行探索,长此以往,学生的探究能力会明显减弱。因此在预习时我们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点,定位好预习的目标,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经历一个做中学的过程。
        A、制作。如学习《长方体正方体认识》一课前,教师可以让学生领取一些材料(有顶点、长短不一的小棒),让学生先回去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,在制作中来感受长、正方体的特点。
        B、实验。如教学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之前可布置学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,通过实验事先对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思考。
        如上面所述在预习《长方体、正方体》一课时,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即时记录下来,特别是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与成功的经验。有的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:由于小棒没有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征领取,因此只搭出了一个立体模型,如果换几根的话就一定能成功。有的学生发现:制作立方体的材料必须要12条一样长的小棒,长方体只要保证有3组相同的小棒,每组4根,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长、正方体的特征。再如,上面提到的《圆锥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关系》一课,要着重让学生反思:是否所有的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都存在着3比1的关系?如果是3比1的话那应该符合怎样的条件?在实验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?你是如何解决的?
思考三:学生预习后,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,那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操作、把握。
        1、检查反馈式。
        检查肯定,增强自信,这一课堂教学的处理是着眼于满足学生强烈的企盼成功的心理需求,从学生的“学会处”入手,既可以通过教师出题进行考查,也可以让学生列举例证。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时,学生有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,因而通过预习一下子就找到了结合点,第二天课上教师完全放手,让学生列举并比较,惊讶的是学生居然分类列举,而且比较的理由多且充分。
        2、交流汇报式。
       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完全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的,他自己的思考可能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,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把学生个性化的东西彻底暴露,给他一个交流汇报的机会,在交流汇报中使全体同学对一个新的概念更加清晰化。如在预习《长、正方形的面积》时,教师提供了一个长方形纸片和很少量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,让其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。学生预习的层次肯定不一样,因此课上就采用交流汇报式,谈谈自己是怎样走过这条探索之路的。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同学谈到:我发现老师给我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不够,于是就再做了同样大小的几个进行测量。有的说:我先把老师提供的小正方形摆上去,摆在什么地方做一个记号,再把摆过的小正方形移过来接着摆。还有的说:我发现小正方形不够后,就想办法,结果我发现只要在长里摆一摆,看有几块,再看宽里有几块就行了。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交流中,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经历了一个浓浓的思考过程,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应运而生,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在交融互补。
        预习的方法应该还有,教师课堂上的操作会更精彩,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,创出一条更有效的预习之路。

365体育app_2020欧洲杯竞彩平台_官网*!

随机阅读TODAY'S FOCUS